很多妈妈到一起谈孩子,总是会听到一句话,“我不想孩子跟我一样。”前几天有一位妈妈留言说:“鱼爸,我家宝1岁7个月,男宝,和其他孩子比起来感觉有点内向,比如带他去上早教要妈妈一直牵着,别的小朋友在课上自己玩,他很少自己玩,要爸爸妈妈陪着才行。
很多妈妈到一起谈孩子,总是会听到一句话,“我不想孩子跟我一样。”
前几天有一位妈妈留言说:
“身高。
倘若孩子矮了,心情糟糕,因为自己曾经受到的指责和嘲笑会涌来。
他不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样。
性格内向的母亲,因为自己的内向保守,在社交上永远显得被动,没有勇气去打开自己,表达自己的心意,她曾经为此落泪。
所以不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样。
可孩子最后还是会跟你一样,如果你没有去改变的话。
我们也许无法真正地改变自己的本性,但是面对孩子时,可以选择。
比如,面对问题,我们可以选择是快乐还是焦虑。
这些细微的东西,孩子其实都看在眼里。
倘若你自己带着孩子主动地跟邻居朋友打招呼。让孩子看到你的笑脸。
他也会学会去笑着跟人打招呼。
你也可以选择接受自己的性格缺点或者身材上的不足。
可以乐观地接受啊!
这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因为有很多好的东西,还需要你去教会孩子。
比如那些美好的品格。
还有很多父母说孩子大了之后,从来不跟自己交流。
可是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堆,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帮他。
这中间肯定是亲子关系断链了——父母的成长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。
小时候,孩子不懂事,父母就是天。
孩子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,你随便瞎扯就能够蒙混过关。
但是到了青春期,你就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了。
和孩子慢慢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,那肯定会出现鸿沟。
孩子读的书,你一本都没看过,只知道说不好不好。孩子问你到底哪里不好,哪里好?你哑口无言。
孩子听的歌,你说太吵。孩子喜欢的电影,你听都没听过。
那怎么对话?一个向东,一个向西。
两个世界的人怎么会有共同的话语。
幸运的是如今年轻的父母学习能力更强,能基本跟上孩子的节奏。
我知道有一天儿子会喜欢一些我搞不懂的东西。
但我不会贸然反对,我会去熟悉了解,我去查资料,我去学习。我要努力跟上孩子的脚步。
这样看来,孩子真的会推动我们进步。
如果你在麻将屋里挥汗如雨,就不要怪孩子不努力学习。
如果你在酒局饭局上流连忘返,就不要怪孩子跟你疏远。
没有陪伴,爱无法安放,如同浮萍四处飘荡。
没有理解,爱无法联通,虽同处一室,却如同远在千里。
记得和孩子一起阅读、爬山、打球、跑步、听音乐、看电影、谈人生……
建立属于你们共同的家庭文化,在这里边,一个小小的动作,也能得到响应。
爱不就是这样吗?
如果你总是大吼大叫,不要指望孩子讲道理。
如果你从没有去耐心听孩子的声音,那不要怪孩子不听你说话。
如果你总是期待孩子优秀,而自己却不在意自己的状态,那不要怪孩子逃避放弃。
苏霍姆林斯基说“对一个家庭来说,父母是根,孩子是花朵。父母常“看到”孩子的问题,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“开花”。
唯有父母不断学习,才会有不断接近正确方法的机会。
不要想着改变孩子,他身上有你的影子。
所以要先让自己不断成长。